東方網記者王佳妮、通訊員余凱凱6月16日報道:永聯村是梅隴城市發展中一塊“夾縫地”,其中以吳介巷臟亂差的環境令居民心煩不已。而如今,曾經的違章搭建“一線天”、“握手樓”、“垃圾堆積嚴重”現象不在,取而代之的一層淡藍色的“新裝”。居民坦言,這還要感謝垃圾分類“幫了大忙”。
“因地制宜”開展垃圾分類工作
作為農村住宅區,垃圾分類開展有別于居民區等規劃類社區,建筑規劃、房屋布局及道路設置交錯不一,不像規劃性居民區或別墅區,因此垃圾分類工作不能直接照搬居民區模式。
為了加強長效管理,更好地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永聯村成立了吳介巷(物業)綜合管理辦公室,下設由居民們組成的保潔組、治安組、違建組等工作小組;永聯村黨總支及吳介巷物業公司還專門成立了以村黨總支書記為組長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領導小組。
值得一提的是,吳介巷雖然是個農村住宅區,但是里面功能區設置齊全,如菜市場、超市、居民活動中心、養老院、公園等一應俱全。正因如此,在做垃圾桶布局的時候,吳介巷結合村情及各功能區情況,如,菜市場則多配置垃圾桶,居住區根據人口密度調查情況配置垃圾桶等。
“我們不僅是本村的居民,更是一名物業人員。如果居民問我們這是屬于什么垃圾,我們都答不上來,豈不是鬧了笑話?”吳介巷物業錢經理表示,村內所有黨員、物業公司人員都認真學習好垃圾分類,充分發揮物業的紅色力量,從而更好地服務居民宣傳垃圾分類。
村內“錦囊妙計”不少
據永聯村黨總支書記吳子明介紹,吳介巷現有居民中270余人為戶籍人口,1880余人為非戶籍人口,多為租戶及周圍企業工作人員,且戶籍人口也多為老年人為主。非戶籍人員流動性大,垃圾分類貫徹較難,老年人的接受能力及受教育程度不是那么高,因此傳統的垃圾分類宣傳往往所起的作用較不明顯。
對此,永聯村采取了“民房回租再出租”管理新模式,統一回租村民們的空置房,再經過統一裝修進行出租。在回租房租戶入住前,他們便直接將垃圾分類的知識普及給租戶,同時會與租戶簽訂《垃圾分類承諾協議》,要求入駐租戶務必遵守垃圾分類規范。租戶余先生表示,在入住前,吳介巷的黨員及物業人員就教他如何垃圾分類,同時還與其簽訂了垃圾分類承諾協議。
此外,吳介巷中還有很多老奶奶都穿著“特別”的圍兜。原來,這是吳介巷物業的“紅色錦囊妙計”。由于村內還有較多老人不識字或者接受能力及記憶力大不如前,因此吳介巷特意定制了一批印有垃圾分類圖案的圍兜?!拔也恢肋@是什么垃圾的時候,低頭看一下圍兜,我就知道啦!”村民李奶奶說。
190組垃圾桶,垃圾房全村覆蓋
為了對標垃圾“四分類”標準,吳介巷新增四分類垃圾箱房3座,做到垃圾箱房整潔,標識標牌規范清晰。同時開展換桶工作共計190組垃圾桶,做到了整區覆蓋。
此外,吳介巷還新增不銹鋼全封閉環衛車2輛,用于濕垃圾的回收;1輛掃地車,還有一個約200㎡的垃圾減量分揀中轉站。多措并舉,使得一個綜合型的人口聚集區能夠在復雜的情況下逐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同時成了梅隴鎮的試點及代表性推廣點。
永聯村黨總支表示,將以吳介巷為中心,以點帶面,輻射全村,開展多形式、多維度宣傳引導,完善垃圾分類硬件設施,打造垃圾分類閉環處置。
垃圾房設計定制服務熱線:400-850-3636 13818598173